第四章 艰苦生涯来创业 为有真情同欢乐_走进俄罗斯的中国女人
逍遥散人 > 走进俄罗斯的中国女人 > 第四章 艰苦生涯来创业 为有真情同欢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章 艰苦生涯来创业 为有真情同欢乐

  一心中有朋友感动为真情

  1994年秋,儿女们升学离开了家。我和大姐又一次走出国门,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走进乌兰乌德了。大姐知道木头的地址,领我直奔家门走去。还没到起床的时候,俺姐俩就敲窗户叫醒了他们。

  朋友们相聚在木头,别有一番高兴劲儿。特别是我和马云,好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,真想把一肚子的话都倒出来。

  马云说:“郑姐,你可来了,我们已经一年多没见面了,如果不是你帮忙,我现在也来不了。”

  我说:“那时赶上特殊情况,我回家晚了好几个月,听说你在家等急了。”

  她说:“可不是吗,我左等右等没有动静,以为你发了财把我给忘了。又寻思你不是那样的人哪,可能是邀请函停办了?或许是带着邀请函过海关被没收了?我百思不得其解,急得我差点重操旧业——回西柳烧锅炉去。正在这时,我接到了大姐的电话,说我们的邀请函办回来了。这下把我乐的,立马张罗包饺子,又做了一桌子好菜,像过年似的。俺家老史吃饱了倒说我不会过日子,我告诉他好好记着中国饺子是啥滋味儿,到了乌兰乌德如果馋了,就回味一下,因为到那一忙就没工夫包了。”马云打开话匣子,说起来就没个完。

  我打断她的话说:“谢谢你关心照顾大姐。”

  她说:“咱们好朋友一场,像亲姐妹一样,你姐就是我姐,你不在,我照顾她是应该的,怎么跟我还客气上了。”

  我告诉她“大姐说你们两口子可是大好人。”

  马云说:“嗯,我和大姐合得来。”并拉着一直站在身边的大姐的手说:“大姐,我都想你了。”

  大姐说:“我更想你,这不,赶紧就跑回来了。”

  这时,马云发现李君站在她身后,就说:“你看,光咱俩唠了,你家姐夫都挨不上号了。”又把大姐拉到床垫前说:“你歇着,我做饭去,给你们接风。”说完转身走了出去。

  李君看看我说:“赶了好几天路,一定很累了,快过来歇会儿吧!”我随他走过去,属于他的地方就是一张铺在地上的棉床垫。我坐下去用手摸摸,没有热乎气儿,就问:“不凉吗?”他说:“不凉,睡着正好!这回孩子们都升学了,咱俩就在这干吧,这半年我挣了这个数。”他用手比划给我看,又自豪地说:“要是在家上班,得挣个五六年”我说:“要不人家怎么都往这儿跑呢,你真没少攒,这回供孩子上学有钱了,你看,我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嘛!”

  李君也做饭去了。我用手摸摸俄式的火墙,冰凉的,看看大炉子,里边还没有火。马云说:“没有柴火,我们不烧它。大伙都用电炉子做饭,饭做好了,屋里也暖和了。”天已大亮,门窗照样紧关着,连外边的板窗也不打开,屋里还亮着灯,我刚想发问,却忽然明白了这里的用意。是啊,应该谨慎,最好别让路人知道这里住着中国人。

  大伙简单吃点早饭,就匆匆去市场了。听说由于中国人在不断增加,市场上摆货的地场也开始紧张了,去晚了就没有地场卖货了。特别是旅游团的人,天不亮就出来占地场,可是旅店不到点是不开门的,他们就想办法从窗户用绳子把人送下去。结果有人因此而摔坏了腿,真是难为他们了。

  那些坚持在乌兰乌德做拼缝生意的人,都是经过风风雨雨考验的。他们有着不怕困难,勇敢面对现实的精神。中国旅游团更是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,大部分男人带着菜刀和斧子,以备应急时壮胆儿用。中国人在乌兰乌德开辟了中国市场的一片天地,对繁荣乌兰乌德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  市场上有一部可以随便拨打的公用市内电话。我拨通了瓦连奇娜的电话,告诉她我来了。瓦连奇娜接到我的电话,很快就来市场了。

  我突然看见她,心里很高兴。

  “您好,瓦连奇娜!”

  “您好,列娜!”

  “好久没看见您,非常想念。”

  “我也是。”

  “最近情况怎样,身体还好吗?”

  “一切正常,而您的情况怎样?孩子都升学了吧?”

  “我也很好,孩子都考上了。不好意思,要麻烦您陪着我们去护照部打落地签。”

  她爽快地说:“这是我的责任,因为是我邀请你们来乌兰乌德的。”

  看看时间不早了,我们三人上了出租车,很快赶到了护照部。

  乌兰乌德的政府机关也该精兵简政了,办个落地签要迈好几个门坎,办事机关还不在一个楼里。为了赶时间,我和大姐跟着瓦连奇娜跑来跑去,眼看快下班了,我们才拿到打了落地签的护照。此时我和大姐都累得直喘粗气,瓦连奇娜更是如此,脸上还冒着汗呢。大姐心疼地说:“看把她累的。”

  经过大姐的提醒,我想起了兜里那件俺俩精心为瓦连奇娜挑选的毛衫,就拿出来送给了她。瓦连奇娜接过毛衫,身前身后比量着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  她说:“列娜,这么漂亮的毛衫一定很贵吧?”

  我说:“送给您的东西当然要选贵的。”

  她握着我的手说:“奥亲克拉细危(很漂亮),斯巴细巴袜斯(谢谢你们)!”

  我说:“是您帮助了我们,应该谢谢的是您!”

  我们想搭车把她送回家去,可是她不让,坚持要自己坐公交车回去。

  大姐跟我说:“瓦连奇娜真好。上次我一个人去找她,她看了你写给她的信时,二话没说就答应了,很快就给咱俩办了邀请函。”

  “是啊,所以我相信她,更尊重她。”

  好朋友瓦连奇娜,是我初次来乌兰乌德时认识的。她比我大6岁,是中学的化学老师,丈夫因病早逝,只身孤独地生活着。她高贵而文雅的风度,热情而礼貌的待人方式,使我对她很敬佩。她和我们说话,不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,而是考虑中国人的接受能力,用常用词语把问题说得简单明了,谁都能听懂。我去过她家,她为我端上来奶茶和俄罗斯人喜欢吃的点心。家里宽敞明亮,摆设简洁大方,像她这个人一样,气宇不凡。

  我们之间,虽然没有频繁交往,却有了互相思念。一天下午,瓦连奇娜来市场看我,正赶上我要上厕所,她就主动为我看摊卖货。我从厕所出来,又回房间喝点水,这时我感到很累,就不自觉地倒在床上想小歇一会儿,却无意中睡着了。一个多小时后才醒过来,我快速跑回市场,看到瓦连奇娜正忙着给我卖货。我有些难为情,连声说:“对不起,谢谢!”她却丝毫没有怪我的意思,连声说:“尼切沃(没关系)”,她把收的卢布从垫布底下掏出来和她记的卖货明细账一并交给了我。我了解她,更相信她,我既没看账,又没数钱,拿出几张卢布想送给她作为酬谢。可她执意不收,她说:“列娜,不要这样,我们是朋友。”我知道,她把朋友看得比金钱更重要。我没有更好的语言来感谢她,我说:“是的,我们是朋友,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,您是我最真挚的朋友!”

  瓦连奇娜工作很忙,没事她是不来市场闲逛的。有一天,她突然来了,并给我带来了自己烤的蛋糕。她和蔼可亲的神态,使我感受到受人关心的温暖。

  看她穿着那件我和大姐送给她的毛衫,真的给她增添了几分风彩。就情不自禁地说:“瓦连奇娜,您真的很漂亮!”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,笑眯眯地说:“列娜,你知道吗?我穿着这件毛衫坐在办公室里,同事们都夸我漂亮,并问我毛衫是从哪买的。我告诉她们是中国朋友送的,她们非常羡慕。”她欣慰的表情,双手欢快的动作,使我有了给人快乐,自己也快乐的感觉。

  “列娜,你的护照落地签该打延期了,明天早晨,我们要在护照部开门之前赶到那里。”这时我才明白,原来她是为此事而来。真挚朋友瓦连奇娜,想我之想,做我所需,竟然能早在我所要之前,我吃惊地望着她,无言以对。

  第二天,我和瓦连奇娜早早来到护照部门前。

  她嘱咐我说:“如果人家问你什么,一定要机智巧妙地回答。”

  “啊哈。”我答应着,“他们会问我什么呢?”

  我们并肩走进护照部,坐在工作人员面前。瓦连奇娜填写表格后,工作人员问我:

  “你为什么要延长在乌兰乌德的居住时间?”

  我稍思片刻答道:“因为我姐病了,我需要留在这里照顾她,所以请求延长我们的居住时间。”

  话说出口我还有些心虚,生怕谎言被揭穿,工作人员却什么也没说。

  瓦连奇娜一直等我拿到了护照,我们才一起走出了护照部。这时,我方知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必须的。瓦连奇娜还夸我说:“列娜,你很聪明,回答得非常正确,妈拉劫吃(好样的)。”

  我每次回到乌兰乌德,总要先到摊上去看看朋友和熟人,和他们分享走出国门创业的苦与乐。

  我走到魏家的摊前,魏家哥俩很热情。我看他们正忙着卖货,就说:“你们忙着,我先走了。”

  大魏忙说:“郑姐慢走,俺哥俩要请你们吃饺子。”

  我问:“什么时候,现在吗?”

  他说:“现在不可能,饺子还没包呢。今天晚上,就是今天晚上,你和姐夫,还有大姐,收摊后直接去我们家就行了,到时候咱们再唠啊。”

  魏家兄弟租住楼房,条件明显比我们好,居家过日子的家什应有尽有,给人以舒适如家的感觉。李君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我和大姐帮他们包饺子,一会儿工夫,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餐桌。我和大姐从离开家也没吃顿象样的饭,冷不丁吃顿饺子可真香,改馋了。

  大魏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乌兰乌德的“毕哇(啤酒)”,说要整几句祝酒词:“我们姐弟能在乌兰乌德家里一起吃饺子,这是我们的缘分,你们一定要吃好,喝好!”

  李君端起酒杯也整出一句:“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。喝!”

  小魏捧他说:“姐夫真行,有文化。”

  大魏又说:“俺哥俩特别要感谢郑姐和姐夫,为了帮俺哥俩办邀请函,不怕千辛万苦,冒着被歹徒跟踪的危险,最后还是没拿到邀请函。”

  李君说:“是啊,我们白忙活了,都怪你们的朋友老滑头季玛。”

  大魏继续说:“这就是你们的功劳所在。为了给俺哥俩办邀请函,你们费尽心思,竟敢求到警察头上,才使邀请函的问题迎刃而解。”

  李君说:“因为你们求对人了,遇到你郑姐你们算有福了。我们屡次找季玛劳而无功,依着我就不管了。可是她偏要管到底,结果我可遭罪了,差点被坏蛋干倒。”

  我看他话多起来了,就说:“行了,你别又来能耐了,快多吃几个饺子得了。”

  他说:“压根儿我也没少吃啊,这些饺子还不一定够我吃呢。”

  大魏说:“姐夫,你使劲吃,你和歹徒过招辛苦了,就应该多吃点。如果这些不够,我这就给你包去。”

  撂下筷子,李君就张罗着往回走,魏家哥俩不答应,还要留我们坐会儿。于是,大伙就拉起了家常。两家5口人坐在一起,难得这机会,我们仨一帮俩一伙地唠得挺热乎。

  大魏听说俺家孩子都考上了,高兴地说:“好哇,真争气!你们赶紧挣钱吧,供两个孩子不容易。”

  “是啊,他们算赶上好时候了,只要肯学就有书念。”我说,“我们年轻时就不行了,中学毕业就都下乡了,埋没的人才千千万,就看他们的了。所以,只要他们能念,我们就供。”

  大魏说:“他们出息,你们就有福,再不用受这个累了。”

  我想起了魏家的事就问:“上回你丢了美元,老人知道没上火吗?”

  “还行,我爸妈心宽,老爸还安慰我说,丢点钱没关系,就算没挣,只要你平安回来就行。我和你妈从不考虑你们在外头挣多少钱,关心的是你们的安全。就是我放不下,一寻思那钱来之不易,白给了人家真心疼啊!结果我病了一场。”

  “是啊?你现在怎么样了?”

  “现在好了,每天只想多卖点货,弥补损失。”

  “你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,身上的担子重着哪,为了他们,你必须平安。”

  “可不是吗,我们出来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,如果保证不了自己的平安,家里怎么能过好呢!”

  “别唠了,走吧,回家还得收拾货呢。”李君又喊上了。

  魏家兄弟把我们送到楼下,小魏说:“姐夫,你多会儿想吃饺子就过来。”

  李君说:“你说这话我爱听,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
  回到旅店,我们心里都乐滋滋的,特别是李君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感觉。他说:“魏家哥俩有情有意,我们没有白帮他一回。”

  我说:“这回你不埋怨我了?这叫什么你知道吗?”

  “叫什么?”

  “这叫魏家兄弟情意深,感恩饺子暖人心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ysr.cc。逍遥散人手机版:https://m.xysr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